“把课堂搬到社区,把论文写进街巷。”为汲取基层治理智慧,淬炼为民服务初心,2025年7月上旬,西北工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问道公共政策实施,寻迹基层治理创新”实践队一行走进西安市莲湖区学习巷社区与双仁府社区,围绕“社区治理现代化”展开为期13天的沉浸式调研,通过实地考察、深度访谈等形式,多维度了解了“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发展形状以及治理方式,强化了队员们的责任感与服务社会的信念。
“社区工作没有惊天动地,只有365天乘以360度的守护。”7月3日上午,全国三八红旗手、莲湖区北院门街道学习巷社区党总支书记兼主任白秀兰用一句开场白,把同学们拉进了她的“360工作法”世界。“3”即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志愿服务三大支点;“6”指信息收集、矛盾调处、隐患排查、关爱帮扶、文明创建、应急处突六类服务;“0”代表零距离、零推诿、零积压、零差错、零投诉、零反弹的“六个零”目标。

图 1 实践队参与旁听并进行交流座谈
为了让同学们设身处地地理解社区治理,白秀兰把课堂“搬”进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具体案例:围绕“社区法庭”“百家宴邻里节”等生动样本的深度对话,更让队员们意识到:把散落于街巷的治理巧思提炼成可复制、可迭代、可长期追踪的范式,正是让基层创新从“点”走向“面”的关键一跃。
纸上得来终觉浅。实践队在座谈结束后便完成角色转变,分为两组投身服务一线。第一分队守在党群服务中心,为社区暑期托管小学生拆数学题、改作文;第二分队跟着社区工作人员钻进背街小巷——拧阀门、嗅燃气、搬离占道石墩、劝离违停车。

图 2 爱心课堂与走访调研
“早市商户怎么规范经营?”“面对突发情况怎么处理?”实践队将目光转向双仁府社区,队员们兵分多路,深入摊位、街角与岗亭,与商户、城管、环卫、公安同频对话,聚焦占道经营、环境卫生、夜间治安等治理问题与向社区提问,“社区合伙人”的党建品牌给出了答案——商户、城管、环卫、公安“四方联动”,以十户为一“微网格”,把责任压实到最小单元;同步建立“警商联动”机制,一键响应、协同处置,让早市从“乱”到“治”的时间大幅缩短。

图 3 在双仁府社区实地了解治理现状
调研间隙,队员们又钻进冰窖巷、六合巷,在含光门唐代遗址的砖缝里“考古”城市记忆,调研学习城市建设与街道治理历程。

图 4 实践队与社区党委书记合影留念
本次实践既是对学院多年社会实践脉络的赓续,更是向纵深推进的关键落点。鲜活的场景、滚烫的故事,既沉淀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范式,也拓展了专业学习的认知边界。下一步,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将继续用专业所学为基层治理注入可持续的“青春增量”,体会基层治理的魅力。
文字:李雨霏、李海榕
图片:吴涵、王啸天
审核:谢丹、杨卓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