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学校关于“总师型”人才实践育人“三个一”总体工作部署,深化红色育人成效,6月21日至6月22日,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组织50名本科生赴延安开展红色研学。学院党委书记管兴华参加,党委副书记谢丹、学工主管张国丽带队。大家先后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延安枣园旧址、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旧址等地,通过阅览图文、观摩实物、实地党课学习、集体诵读等形式,汲取革命智慧,领悟延安精神、厚植家国情怀。
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溯源精神力量。通过详实厚重的历史资料,同学们系统回顾了党在延安十三年领导中国革命的波澜壮阔历程。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让大家身临其境般感受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深刻理解了延安作为中国革命圣地,孕育了延安精神,对于扭转民族命运、奠定建国基石的深远历史意义和永恒精神价值。

踏入杨家岭革命旧址,探寻作风密码。在中共七大会议旧址前,同学们开展“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专题学习,剖析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作风密码,揭示其跨越时代的价值。随后,大家实地参观毛泽东等领导人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窑洞院落。

开展专题党课,筑牢思想根基。大家听取“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专题党课,从理论维度系统梳理延安时期对党的发展、国家命运的关键作用。这场教学有效筑牢了学生们理解延安精神的思想根基,使大家对党在延安时期光辉奋斗历程的认知更具系统性和理论深度,进一步深化了对延安精神核心内涵的理解。

前往延安枣园旧址,追寻初心印记。同学们在枣园探寻革命先辈工作生活轨迹,感受他们在艰苦环境中坚守信仰的决心。在绿树掩映的窑洞和简朴的院落间,同学们探寻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革命先辈工作生活的历史痕迹。面对极其简陋的生活设施和工作条件,大家由衷感受到先辈们在物质匮乏的艰苦岁月里,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无比坚定与执着坚守。
置身东方红大剧院,沉浸革命烽火。大家共同欣赏了大型红色主题演出红秀《延安延安》。戏剧演绎将延安时期青年奔赴革命圣地、投身民族解放洪流的壮阔画卷“活”现于眼前。大家仿佛“穿越”回那个年代,为革命者的牺牲奉献热泪盈眶,深刻领悟延安精神的磅礴伟力。
齐聚张思德纪念广场,体悟信仰力量。在张思德纪念广场,同学们开展“张思德精神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专题党课,聚焦“为人民服务”的永恒内涵,传承初心使命的时代课题。课后,同学们齐声诵读毛泽东同志的经典名篇《为人民服务》,字字句句都凝结着对崇高理想的坚定信念,传递出穿越时空、历久弥坚的强大信仰力量。

参观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旧址,寻访法治初心。通过详实的展览和讲解,同学们深入了解了边区司法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如何在战争环境下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理念,创建了“马锡五审判方式”等体现群众路线的司法实践。大家通过实地察看历史档案、复原场景和文物,深刻认识到革命时期法治建设对于巩固政权、保障人民权利、赢得群众拥护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本次延安红色研学活动,让学生在革命旧址的课堂中深刻感悟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学院将持续依托红色资源、拓展育人路径,将思政教育从理论课堂延伸到社会课堂,引导学生在知行合一中坚定信仰、砥砺品格、增长才干,为服务国家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文字:柳欣荣 刘雨萌 左涵钥
图片:张国丽 李熠欣 刘雨萌
审核:谢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