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一段历史、关爱一批青年、了解一位老人、增加一份阅历。4月30日上午,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在友谊校区MPA中心举行“赓续榜样力量·共话成长之路”“四个一”访谈活动,特邀公共管理领域专家庞小宁对话青年、分享育人故事。
【人物简介】
庞小宁,西北工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涵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政府危机管理及科技创新政策。曾任MPA教育中心副主任,曾获全国MPA优秀教学奖等多项荣誉。

访谈中,庞小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系统阐释了案例教学法的创新价值。他提到,曾带领学生深入西安六个主城区调研应急避难所,将实地考察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通过“理论+实践”的双向互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公共问题的能力。他强调:“公共管理学科的生命力在于扎根基层,只有将宏观理论与微观实践紧密结合,才能真正推动学科发展与社会需求同频共振。”
针对“技术替代效应是否冲击公共管理人才需求”的热议话题,庞小宁老师辩证剖析:人工智能虽在数据处理等领域展现高效优势,但其发展受伦理边界制约,尤其在涉及隐私保护、矛盾调解等场景中,人类智慧仍不可替代。他提出,未来公共管理者应聚焦“技术赋能”而非“技术替代”,通过智能化工具优化服务效能,同时强化调解、决策等核心能力,实现“人机协同”的治理新模式。
围绕学校“总师育人文化”建设,庞小宁认为,文科教学要以“勇字当先”精神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他主张在课程设计中融入系统思维训练,在实践教学中嵌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创新能力,培养“懂技术、有温度、善作为”的复合型人才。他以电影《那人那山那狗》为喻,强调公共管理人才需兼具“人文关怀、责任传承、专业信仰”三重精神内核,方能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
活动现场,庞小宁寄语老师青年学子:“数字化浪潮下,公共管理的本质始终是‘以人民为中心’。希望大家在求学路上既要仰望星空,关注学科前沿动态;更要脚踏实地,从基层实践中汲取养分。”
本次访谈有效搭建起学科传承与代际对话的育人平台,让离退休老教授的创造思维与青年学子的创新活力形成共振。后续学院将持续深化“四个一”活动品牌建设,做好青年思想引领与价值塑造,引导学生传承学者风范,矢志强国建设。

文字:赵蕊涵 张睿华
图片:姜叶 姚栩烁
审核:谢丹 张悦